KIRK KE WANG

artist, college professor, museum board director and educational software developer

于右任,蒋纬国,赛尔培中校与我

王舸
Kirk Ke Wang

 

我办公室的电话响了。

“是王教授吗?”

“是我。”

“Hi,你好。我是赛尔培中校。” 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有力但礼貌。“我是美国陆军装甲部队退休中校。 我有一事不知您可否帮忙? 事情是这样的, 很多年前, 我曾经随美军驻扎过中国大陆和台湾。 我今年91岁了。我女儿帮我整理时找到一匾中国书法。是个台湾朋友送的。现在中国热, 她跟我要去送给我的外孙。外孙问我书法上写的什么。我打电话问贵校的教授, 他们推荐了你。”

“好吧, 你有空拿过来看看。” 我也礼貌但平淡地回道。

我们大学座落在美丽的佛罗里达州圣比德堡(St。Petersburg)海滩。周围住着许多富有的老人。他们大都履历丰富,收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纪念品。他们也经常来学校找专家品鉴。我是本校唯一有中国背景的艺术教授,自然常有人来资询。但我也不很热衷于此。因为品过他们的东西后我嘴里总咀嚼出一股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腐味。

几天后,赛尔培中校走进了我的办公室。他身材挺岸,红光满面。穿着毕挺的灰绿西上装和深绿西裤。这种深绿色让我想起胡锦涛国庆检阅军队时的“军中山”。中校的握手亲和而不犹豫。几句寒喧后座下, 我不相信眼前的这位是个90以外的老人。他的两鬓具然还没有完全退去黄褐色。 但那平服地躺在唇上,修剪整齐的白小胡式样还是把时钟拨回到遥远的过去。

我还有学生在门外等我, 便急于要索看他的书法, 也没留心听他捞叨着的中文拼音的何时,何地,何人送给他的这个礼物。中校从身后抽出一匾大约3英尺长的镜框。银黑相间的外框衬托着酱红纸板内框。中间装裱着一张带有斑点发黄的纸。 象是皮宣。上面有4行草书。我的眼珠马上溜去找落款。

“于右任”。我的眼珠差点掉出眼框。“谁, 谁送给你的?”

中校艰难地重复着中文发音: “Chang-Wei-kuo”。

“那是蒋纬国!” 我突然醒悟,叫道。

“是的,蒋介石的小儿子,装甲兵中将!” 中校也叫道。

再往上看,于右任书写: “赛尔培中校,夫人正”。 于右任那熟悉的鲜红图章膊起了我的心跳。

 

***

艾德运 . 赛尔培中校 (Colonel Edwin D. Selby)1920年生于美国德州美军基地萨修士顿堡(Ft. Sam Houston)。他是军人世家。1926年,5岁的 艾德运随父驻扎在菲律宾。 他也与父亲去过中国的很多城市。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人。小小的艾德运非常喜欢中国悠闲的气氛。也注意到大部份中国人的贫苦。他对中国的印象是美丽的景色与勤劳的人民。

赛尔培中校毕业于肯德基州闹克斯堡(Ft. Knox)的装甲兵学院。随后任教于该校的坦克火炮系。在那儿他遇到一些中国学生。他很佩服中国学生的整洁,刻苦和礼貌。这是他第二次接触中国人。

二战期间,作为陆军上尉,他出征北非,意大利与维也那。战后,他任在阿拉巴马州伯明罕1V兵团总部ROTC分部的指挥官。负责培训美国大专院校与高中的预备役。

1957年,国际冷战变热。 蒋介石准备反攻大陆。赛尔培中校奉命前往台湾。到台后他加入美陆军AFCAT装甲兵顾问团。日夜训练台湾军队。而后,赛尔培中校调往台中美军TARSAT装甲兵学院顾问团,任团长。在那儿,他结识了许多台湾军队中的军官精英。工作中他也与校友中将蒋纬国建立了友谊。蒋纬国也就读过肯德基州闹克斯堡的装甲兵学院。在台期间他也多次会唔蒋介石及夫人。至今他还连称宋美龄是大美人儿。

出于自身经历与对中国的了解与好感, 赛尔培中校对中国军人非常尊敬。有一次,装甲兵学院毕业典礼大会邀请他作典礼演说。 他费尽心机,让翻译把他的讲稿翻成中文,并注上相应的英文发音。这样,他在典礼上用“中文”作了生动的讲演。他的别出心裁赢得雷动般的掌声,全场起立,叫喊与欢笑。中校得意地对我说,虽在台的美军顾问众多,他乃是最被台湾军人喜欢的之一。

赛尔培中校是美军第一个允许带家眷的驻台军官。中校带着年青的妻子与儿女一起生活在台湾。这对孩子们的成长很有影响。他的大儿子后来美国西典军校毕业,也步了中校的后尘。但是不幸的事发生了。中校妻子突然得了无名血液感染。不治去世。留下4孩子,最小的才12个月。悲痛中,中校带孩子离开了台湾。

这正是赛尔培中校事业如日中升之时。由于表现突出,他已被提名跳阶晋升为少将。但爱妻的早逝,打碎了他的人生计划。为了幼儿的教育成长,中校放弃了军旅生涯。退役后他创立了地产公司,很成功,直至退休。他的孩子也都很优秀。

 

***

“那么, 蒋纬国为什么送你这幅字呢?” 我问。

“有一次,我与夫人在台中举办私人派对。我们邀请当时的装甲兵司令参加。可是我们接到通知他因故不能前往, 而由蒋纬国中将出席。蒋纬国从台北赶来。手里拿了个纸卷对我说:‘这是我可以送给你最好的礼品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人专门为你写的。图章与签名是我父亲(蒋介石)亲自审定的。好好保留吧。’ 我就收下了。后来,我妻子去世了。我忙不暇顾。也就把这事淡忘了。要不是我女儿找出来,恐怕会随我的旧东西一齐扔掉了。”

“你知道这字是谁写的吗?” 他问。

“这恐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集政治与文化于一身的书法家了。” 我答。

“他的名子叫于右任。” 我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了“于右任”三个字。屏幕上顿时铺天盖地地展现出有关于右任的图片和文章。这回轮到中校的眼珠掉出来了。

 

***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右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考为秀才。曾被誉为“西北奇才”。早年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抨击清王朝政治腐败、媚外残民的诗篇。因此逃离家乡去上海。

于右任是民主革命的先驱,早年追随孙中山,系同盟会成员。 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是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诗人。 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后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以反对袁世凯。1922年,于右任创办上海大学。1926年,他与冯玉祥、刘觉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驻陕总司令。后担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 于右任既是国民党的元老,又是书法家、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先后创办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并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 被尊称为“元老记者”。 晚年去台湾,留下发妻与女儿在大陆。 暮年孤独无依,清贫渡过余生。

于右任虽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 他善长诗词书法,所创“标准草书”深受海内外学者欢迎,著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草书千字书》等。

他的书法是可谓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的大家。他尤擅魏碑与行书、章草结合的行草书。他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近代书圣”、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第三个里程碑”。

具说, 毛泽东对于右任的书法与诗词极感兴趣。晚年经常要人拿出它们来观赏。

 

***

 

在听我介绍网上有关于右任信悉时,赛尔培中校紧紧抓牢镜框, 生怕这个被封存了半个世纪的宝贝溜掉。他的两眼发光, 脸面更加红润。

“可于右任给我写了些什么呢?” 他问。

“哦, 是中国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开头部分。” 我答。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我顺口念来。

中校是一脸迷雾。我也好笑。他个美军行武出生,哪懂中国人的文化精粹与意境?我只好说:“这可是很有价值的文物,可千万不要给你外孙遭踏掉了!”。

 

***

回家路上要经过长长的福兰克林海桥。天气很好。 晚霞将深蓝色的海水铺上了一层金黄的鱼鳞。 打开汽车天窗。带有淡淡咸味的海风拂弄着我的思絮。

送走赛尔培中校, 我不禁联想万千。今天真是鬼使神差,是宇宙间的什么因素将这些名人、历史拉到居住在加勒比海湾的我这儿?于右任,蒋纬国,美军中校,陶渊明与我这个在中国大陆60年代出生的人有什么关系?

几只鹈鹕在窗外与我同步飞行,好象也来感应心灵。

想到台湾,就想到我已故的大伯。大伯抗战初期参加空军,曾与美国飞虎队并肩作战。战功累累。初到台湾时士途发达。曾任蒋夫人的专机飞行官。和蒋纬国也是称兄道弟。但年青气盛,也召人嫉妒。蒋经国上台,老人靠边。大伯被人迫害软禁。几经周折来加州渡过晚年。

前面的车子慢了下来。又堵车了。

赛尔培中校的台湾故事又在我眼前放幻灯,冷战,蒋介石,反攻大陆,美国军援,美军装甲兵顾问团,赛尔培中校家开派对, 蒋蒋纬国代替装甲兵司令参加。装甲兵司令。。。我突然想起大伯讲过的“湖口兵变”事件。阿,怎么这么巧合?

***

1964年1月21日上午,驻守台湾新竹湖口装甲兵基地的国民党陆军装甲兵一师营地大操场上, 官兵们正等待装甲兵副司令员赵志华的检阅和训话。

部队集合完毕,一身戎装的赵志华快步登上检阅台。他走到话筒前, 环顾一下周围,从口袋里掏出一份讲稿,慷慨激昂起来。 他首先宣讲装甲兵发展历史和个人战爭经历,接着突然言辞激烈的攻击当时的政府,其要点有:政府官员没有能力处理外交问题,国家限于国际孤立,必须大力整顿。高级将领生活腐化,并举总统府参军长周至柔上将家中养的狼狗每月花费比一个连伙食费还多的例子。蒋中正总统已经被贪腐集团包围,必须“清君侧”。

讲演结束, 赵志华掏出手枪,命令部队"全副武装,向台北进发",跟随他去扫清"总统身边的坏人",以保护"总统"和"国家"的"利益"。

赵志华大声向台下官兵发问:"谁敢跟我一起去?"台下鸦雀无声,无人敢应。

事出突然,无论是想去还是不想去的人都还在犹豫, 前排突然站起一个少校政战官, 3000多双眼睛立刻在他身上聚焦。只见他高举右手喊到: "我跟副司令一起去!" 说完大步走上台去, 站到赵志华身边。赵志华正欲赞扬, 冷不防这位少校政战官突然转过身来死死将他抱住, 同时大喊:"赶快来人,抓起来!" 近旁的人如梦方醒, 一拥而上,将赵志华绑了个结实,押进司令部。台下的官兵一阵骚动,许多人尚未悟过来是怎么回事, 一位上校执勤官当即宣布: "所有部队立即回营区,没有命令,不许走动!"  一切又很快恢复平静。

在赵志华演说过程中, 在营区外执勤的卫兵, 听到扩音器里传出副司令那慷慨激昂的煽动性言论, 感到有些不对头, 随即有人用电话向军内情报机构报告, 情况很快上报台北国防部、陆军总司令部通讯报告兵变消息。对此,台北方面作了最坏的打算。一个师的数百辆坦克绝对不是一般的威胁, 因为它们冲出营区后全速前进, 只要40分钟就可抵达台北,而一但进入市区, 将无法用重武器对付, 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军方已派出工兵部队向所有通向台北市区之桥樑裝置好炸彈,空军、与反裝甲部队也已准备作第一波的阻滞攻击。

数天后, 赵志华被押解到台北最高军事法院受审,按照国民党军法, 如以叛乱罪起诉, 赵志华唯有一死。然而, 经过数月的调查, 赵志华却死里逃生, 被判了个无期徒刑。

赵志华是东北人,黄埔10期毕业,抗战时期曾随远征军赴印度与日军作战,赵志华与蒋纬国是美国维吉尼亚军校的同学,交往甚密,蒋纬国认为他是一位不错的将才。1949年任国民党装甲兵上校旅长的赵志华在上海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俘虏,三个月后获释去台。在蒋纬国力保之下官复原职,不久,又出任第一师师长,继而又晋升为少将副司令,是蒋纬国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

赵志华能免一死,多亏了曾经担任过台湾陆军装甲兵司令的蒋纬国。台湾陆军装甲兵部队主要是由蒋纬国创建起来的, 装甲部队的主要高级将领也是他一手提拔的。赵志华与蒋纬国有一段很深的私交。 蒋纬国也成了湖口兵变的间接受害者,兵变的发生让蒋介石对蒋纬国有著御下无方之怨言,在此事件后蒋纬国卡在中将阶20年。蒋纬国自嘲是燉了14年的中将湯,直到蔣介石过世后才在蒋经国签署下晋升上将。

***

 

后面的车按了下喇叭,我猛踩下油门。

 

  

(Back to Home page)